伟德国际betvicror1946app-主页
2018年12月28日,献礼70华诞校园剧《寻找 <姜椿芳> 》温情上演。至此,上海外国语大学七十周年校庆的序幕初启。校党委副书记王静,姜椿芳老校长家属,剧本顾问孟庆和,上海戏剧学院张生泉、李世涛、王晓丽等莅临现场,一同追忆校史,致敬校长。 姜椿芳>
青年时期的姜椿芳,一本书,一页俄文,一个承诺,熬过无数寒冷冬夜;一角落,一包传单,一个想法,传遍附近家家户户。家境不佳却自学成才。
中年时期的姜椿芳,办学校,养人才,以天下为己任,名师助力功德圆满。致力建校,志向远大。
暮年时期的姜椿芳,入狱受苦,坚持思考,以创建中国大百科全书为信念;为国着想,不顾自身,用自己的力量撑起人民的希望。国家不富强便至死不渝。
幕布拉起,灯光暗下,演员谢幕......但上外人仍旧缅怀老校长的精神,会将他的风骨永远流传下去。
学生观后感悟:
曹书宁:《寻找 <姜椿芳> 》的惊艳程度超出了我的预想。剧本用话剧彩排,剧中套剧的形式展现,在舞台上同时呈现出了话剧排练和还原过去的两种场景。多位同学饰演不同人生阶段的姜椿芳先生,充分展现了先生热血爱国、矢志建校、坚定著书的多种形象。先生的勤奋刻苦、坚韧不拔与家国情怀感人至深,让人肃然起敬。年少的先生将勤奋学习与国家兴亡紧密结合,这正是我们当前所需的;而经历特殊时期摧残的先生没有表达无用愤懑,而是深思原因并依然一腔热血,倾注余生致力于撰写《中国大百科全书》以提升国民素质。这种理智、专注与纯粹是未来我们必不可少的。 姜椿芳>
马金虎:花少不愁没颜色,我把树叶都染红!《西风的话》,上外人的所有爱国情怀都包含其中了吧?看完剧回去的路上寒风呼啸不停,头顶零零散散的星光,想想七十年前也有这么一些人,为了上外的建立和教学工作,奔波忙碌于萧瑟的寒风中,就觉得很美好,我们以姜椿芳校长为傲,以大百科全书为傲!,也以无数姜椿芳那样的人为傲!今天,上外依旧教育培养着新的一代姜椿芳,不辜负老校长的遗志,不耽误自己的时光,我们读书,学习,星星点点的努力,不就是为了使自己变的更好一些,为了让身边的人变的更好一些,让上外变得更好一些吗?
陈婷:“如果这个国家不好,那老百姓的生活也不会好,我们总得为这个国家做些什么吧!”姜校长就像骆驼一样,负重前行。只要国家需要他,无论他身在何方,都会奔赴到国家需要他的地方。姜椿芳先生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责任和良知。他历经磨难而又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学养丰富而又虚怀若谷的治学精神,诲人不倦而又谦谦君子的儒家风范,值得我们尊敬!一言以蔽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边子书:看完《寻找姜椿芳》这部戏,我收获最多的是感动。在此之前,我从没有深入了解过我们的老校长—姜椿芳先生,更不知道他除了创办上外,有诸多其他的伟大贡献。在戏中,我看到“老校长”时时挂念自己的学生,时时挂念中国的教育,因此,他不仅是上外的创办者,更是中国教育的奠基者之一,我们也应怀着这份感动,不负老校长的殷切期盼,为社会,为祖国贡献力量。
顾子仪:在看完《寻找 <姜椿芳> 》之后,我深受触动。尽管描述的事情年代久远,但是我依然能感受到姜椿芳先生的个人魅力,在学术方面的造诣,以及心系国家、兼济天下的满腔热情。这部剧对于上外的学生来说意义非凡,虽然姜先生已经逝世将近35年了,但是这个学校依然保存着他的精神,他对第一批学子们的期望,也就是现在上外对于我们的期望:学习语言技能和文化,报效国家。这一点是我们都应该明确和牢记的。 姜椿芳>
杨亦奇:站在台侧,与演员们近在咫尺,便拥有了观赏剧目的独特视角。台上,初办学校的“姜椿芳”意气风发,迫不及待地想要振兴中国的教育事业;在邀请不愿出山的陈先生时,他用一颗想要报效祖国的赤诚之心打动陈老;文革后被释放的他发出“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的低吼,依旧不忘初心…一幅幅场景,再现了姜校长温文尔雅的学术气质,坚韧不拔的意志精神,以及心怀学生、心怀国家的家国情怀。一出酣畅淋漓的大戏背后,是台上演员的纵情绽放,也需要场务的通力配合。作为场务,我有幸多看了两遍《寻找 <姜椿芳> 》,但每一次看都有不同的体悟。当红色幕布缓缓落下,姜椿芳校长的肖像投影呈现其上,我都无比感动!他的眼神温和而又坚定,似是欣慰地看着台下每一位上外学子,又包含着对这片土地深切的热爱。 姜椿芳>
马铁如:在话剧末尾,“导演”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到底什么是“姜椿芳精神”?对此,一千个上外学子就会有一千种不同的理解和诠释方式。我认为姜校长的故事给我们上了有关理想与信念的重要一课。虽然我们来自五湖四海,学习着不同的语言与知识,但我们齐聚上外,担任着共同的使命,那就是积极为国家为社会作出贡献!
陈宇帆:站在离舞台距离最近的地方,从排练开始,我已经把校史剧看了许多遍,但仍有一些片段让我每一次都感到震撼。当我听到饰演年迈姜校长的演员在舞台上颤抖地背诵着《海燕》,我感到跨越了时间的力量。那是过去的岁月里姜校长和各位有识之士的力量,是冲破黑暗的搏击、兼济天下的情怀。这种力量穿透了语言的苍白和时代的更迭,真正诠释着“爱我同胞,爱我中华”。
陈曼婷:《寻找姜椿芳》重现了上外的建校历史,姜校长的博学多才、文质彬彬、情怀高尚,奠定了上外人“格高致远,学贯中外”的眼界与精神。回望母校的建校历史,我们于母校只是沧海一粟,母校于我们却是青春的全部。多么庆幸我是一位上外人!
王星惠:在70周年校庆即将到来之际,《寻找姜椿芳》作为上外的校史剧,带给我们的不只有对第一任校长姜椿芳的更深层次的了解,还有作为一个青年该如何对待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态度!
林依诺:校史剧《寻找姜椿芳》,以非常新颖的“戏中戏”结构,通过讲述同学们排练校史剧的过程,巧妙而生动地展现出了上外首任校长姜椿芳先生的生平,诙谐而不轻浮,平易而不浅薄,深沉而不古板,使我们体悟到了在上世纪那纷乱而迷惘的时代中,姜老是如何白手起家,艰辛创业,这背后蕴含的是中国知识分子对民族复兴的殷切期盼。在观剧时,无数次被先辈们的拼搏和献身精神所感动,正如谢幕歌曲中的一句歌词:“花少不愁没颜色,我把树叶都染红”,身为新世纪的上外学子,我们更应承继前人的精神,努力学习,不懈奋斗,为建设更出色的上外、更强大的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乌克兰留学生Boguslaw Krynicz(柯博文):这部戏非常厉害,我很喜欢、看了这部剧,我对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乌克兰留学生Valerie Dabizha(丁乐):我觉得演员们都很专业,我完全看不出来演员们都是学生,演出水平特别高,我深受感动。
吴雨辰:看剧的过程中,我满脑子都是:我爱上外!我爱上外!!愧于自己的浅薄,我今天才知道上外首任校长姜椿芳先生坎坷不易的生平经历,以及他的杰出成就——奠基中国现代百科全书!演员们有学姐学长,还有我的同学,他们真的很棒!感觉到他们是真实地浸入了那种爱校爱国的情怀中。他们的表演让我几次都感动到流泪。从高中开始,一直对国家深深热爱的我,开始想为国家做自己的贡献。那时,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提分。现在到了大学,我的自由更多、平台更广、责任,也更重了。虽然我现在对未来的规划还不是很清晰,但我坚信,我们现在要多方面充实自己,从微不足道的小事一点点做起,并始终保持积极坚定的态度,我们终有一天,会实现自己的价值、为学校社会和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上一辈人对学术的孜孜以求和对国家的强烈责任感始终让我敬仰,我们年轻一辈一定不要辜负社会交给我们的重任,要踏实、坚定地一步步向前迈进。展望未来,前程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