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新闻> 特稿> 正文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家笔谈⑦

【系列专题】 2024-10-11 作者 / 丁永祥、潘鸣威、肖维青 来源 / 离退休工作处、科研处、英语学院

语言切换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凝心聚力抓好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动学校转型发展的强大力量,上海外国语大学即日起开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家笔谈”专栏,陆续推出学校职能部门负责人、学者教师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心得体会。

以全会精神为引领 书写离退休干部工作新篇章

离退休党委书记、离退休工作处处长 丁永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犹如璀璨灯塔,照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离退休干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途中,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精准施策,温暖夕阳,创新离退休干部工作,成为了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一、优化保障体系,提高服务效率。离退休党委积极响应全会号召,将离退休干部的所需所盼作为工作重心,将关注离退休干部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构建更温馨、更全面的服务环境。我们设立了校内医疗救助、重病帮困及病危救助三项基金,构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屏障。通过定期健康检查与个性化健康指导,全方位守护离退休干部的健康福祉。同时,我们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办事效率,确保每位离退休干部都能便捷地享受到贴心服务,深切感受到党的温暖与关怀。

二、创新服务模式,提升人文关怀。全会提出的高质量发展理念,强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我们优化离退休干部服务提供了重要遵循。我们要不断探索服务模式的新路径,满足离退休干部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组织主题形式多样的艺术社团活动和学习交流,丰富离退休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与心理疏导活动,密切关注离退休干部的心理健康,有效缓解精神压力;建立健全关怀机制,定期走访慰问,及时了解和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让关怀之网更加细密牢固。

三、发挥优势作用,助力学校发展。离退休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离退休干部通过党支部、老教协、关工委等平台,积极投身学校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鼓励他们发挥自身经验和智慧,为年轻一代的成长成才贡献力量。同时,搭建平台支持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让离退休干部的余热得到充分展现,共同绘就学校发展的新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老干部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资源,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展望未来,离退休干部工作依然任重道远,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干部工作的重要论述,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大局和离退休干部的实际需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积极引导离退休干部发挥余热,为学校发展和社会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科研处副处长(主持工作) 潘鸣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支撑科技发展,科技赋能教育和人才。教育、科技和人才领域的改革应是交叉渗透、相互贯通的。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教育、科技、人才的循环体系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鼓励学校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科研工作,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鼓励学生服务国家战略、地方需求,对接研究前沿,成为学校科研主战场的生力军,引导他们关注社会实际,增强科研敏锐性,培养社会责任感。

强化教育培养人才的协同联动,通过科研进一步深化“三全育人”。‌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推动教学质量的内涵式发展,形成“教学驱动科研、科研反哺教学、师生互惠受益”的良性循环。推动新一轮“跨、通、融”学科交叉与创新研究,探索校企联合攻关的科研育人模式,提升学校在新文科建设中教育和科技发展的总体水平。

二、以人才为第一资源,凸显人才撬动科技进步的杠杆作用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将“爱才、惜才、育才、引才”的理念将人才这一根本落实实处。

通过深化学校科研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根据学校发展战略,优化配置科研资源,支持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发展,大力扶持大平台、大项目、大团队建设,关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培养。在构建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上形成上外优势,为国家在解决“卡嗓子”等问题上发挥实质性作用。进一步优化科研激励制度,突出量为基础、质为核心的原则,坚持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提升学校科研的综合竞争力。

三、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为科技赋能教育与人才保驾护航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科技的进步不断赋能教育和人才,发展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是抢占全球科技高地的重大需求。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要更新教育理念,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营造良好的科研文化和学术氛围。以学校75周年校庆为契机,继续开设以两院院士、文科资深教授、关键行业领域领军人才主讲的“志远大讲堂”,通过科技赋能策划上外学者科研成果云展,组织一系列高质量的国内外学术会议和论坛。通过“上外学人”等微信公众号专栏弘扬上外科研工作者的精神,开设项目申报、论文写作、学术能力提升等工作坊,切实构建好科技赋能教育与人才的外部环境。

 

强师兴教 铸就教育强国的基石

英语学院翻译系主任 肖维青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做出了重要部署,将教育、科技与人才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这一宏伟蓝图下,“强教必先强师”的理念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道路。作为一名一线党员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对于提升整体教育质量的重要作用。

首先,与很多职业相比,教师的职业身份是多元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而且要把坚定的政治立场摆在首位,具备敏锐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此,我们应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夯实政治素养,广泛涉猎相关领域的新知,不仅站得稳,而且看得远,立场坚定,视野开阔,从而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引领学生走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其次,创新是推动教育进步的动力源泉。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需求,传统单一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已难以满足培养新时代卓越拔尖人才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一方面,我们要与时俱进,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如采用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等模式,积极推动产教融合、创新创业,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我们要不断更新现有知识体系,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自励,提高课程的两性一度,积极打造具有外国语大学特色的品牌金课。同时,还应该注重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多学科融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系统的知识面相和更广阔的学习视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再次,高尚的师德师风是塑造良好校风、弘扬优良学风的关键因素之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优秀的教师不仅是知识上的导师,更应该是道德上的榜样。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所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践行《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恪守学术规范,杜绝学术不端,致力于构建充满正能量的高校学术生态,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强教必先强师。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唯有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方能肩负起培育下一代栋梁之才的历史重任。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初心使命,以教育家精神作为自觉追求,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适合新时代要求的教育路径,努力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相关阅读:

SISU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家笔谈①

SISU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家笔谈②

SISU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家笔谈③

SISU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家笔谈④

SISU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家笔谈⑤

SISU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家笔谈



初审 / 李磊 编校 / 责任编辑 / 李磊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