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新闻> 特稿> 正文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书记笔谈⑩

【系列专题】 2024-11-04 作者 / 陈全生、刘燕、董琳璐 来源 /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图书馆、德语系

语言切换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凝心聚力抓好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动学校转型发展的强大力量,上海外国语大学即日起开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书记笔谈”专栏,陆续推出二级党组织书记、教工党支部书记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心得体会。

 

以高水平国际中文教育助力讲好中国故事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党委书记 陈全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从全校的开放格局来看,既可以依托外语“走出去”,也可以依托中文“请进来”。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中心工作是来华留学生的招生管理和教学日常,是最直接的对外开放窗口,代表着中国形象,必须不断提升外向型中文的学科凝聚力、理解表达力与“国际传播效能”,以“增强文化自信”,“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在国际语境中,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促进文明间的交流互鉴,“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一、深度理解“高水平对外开放”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辩证关系

讲好中国故事,前提是深度理解全会关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方略,深度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古今中外融会贯通,再和学校学院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从事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党员教师,无论教学科研还是行政教辅,都必须具备坚定的文化自信,“推动走出去、请进来管理便利化”,在日常事务中既充满底气又平和包容地做好各项涉外工作,彰显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二、学深践悟“留学上外”式的“中文+国情+文化”的全面立体教育体系

上外的留学生教育起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1994年成立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对来华留学生开展中文教育,从单纯的对外汉语教学与留学生语言进修,到体系完整的本硕博学科布局,全面浸润国情与文化。2024年7月,学校获批国际中文教育博士学位授权点,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实现跨越式发展,构筑起高水平的国际中文教育培养体系。“留学上外”理念的提出,是管理和教学的融合,是语言加文化的全面立体教育,是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的举措,依托学校的多语种优势,在全国高校的留学生招生宣传与教学管理融合中建构起一个典型案例。

三、党委引领建强支部堡垒,齐心协力讲好中国故事

从学院党建的历史来看,留学生办公室和对外汉语教学系(学院四个教研部的前身)早在1984年就同属一个党总支。经过四十年,已建设成为两个坚强的基层支部战斗堡垒。在党委的引领下,两个教工党支部经常组织联合党日活动,形成了活泼融洽的团队氛围。通过建立协调配合机制,无缝衔接起学院办公室、留学生办公室与四个教研部的行政管理与教学工作,不断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两个支部也不断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除了讲好中国故事,教师党员本身也作为中国故事的一部分,以德行言语和专业素养,于点滴日常之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坚持以师生为中心

把全会精神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实际行动

图书馆党总支书记 刘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我们要深刻理解《决定》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的重大部署,切实把全会精神转化为高校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推力和实际行动。

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增强改革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切实增强改革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要紧紧围绕学校“党建+”发展战略、“多语种+”办学战略、和以“跨、通、融”为核心的教育综合改革,以党建引领为保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服务师生为中心,把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融入各项工作并落地见效,着眼学校改革发展大局谋划好、推动好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图书馆“学习中心、学术中心、文化中心和数字中心”的四个功能建设。

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文化育人实效。要整合优质资源、发挥聚集效应,有效塑造引领校园学术与文化氛围。要拓展文化育人实践载体,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校园环境,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优质文化资源供给。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重点领域的多语种资源建设。深化与学校各院系(所)的合作,开设“上外学术风采”文化专栏,聚集校内外专家学者,搭建分享学术智慧、探讨学术前沿的跨学科交流平台,向师生推出丰富优质的学术讲座、报告、文化活动等,助力师生在世界文化激荡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党建业务深融互促,凝聚全馆力量推动转型发展。图书馆党总支以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建业务融合发展的首要政治任务,不断强化党员教育体系化建设,落实政治理论学习开展全覆盖,真正做到以理论学习服务馆员发展、推动图书馆事业转型、对接学校办学战略与教育改革。党建引领完成“一室四中心”机构改革重组,梳理优化班子成员分工和各项业务流程,全力保障“四个中心”功能。党建搭台深入院系(所)调研,推出“上外学术风采”“上外文库”等专栏,持续助力学校教学科研育人。党建聚力为师生办实事,发布图书馆生成式AI专题网站及AI素养教育系列讲座,举办迎校庆学术风采月活动,走进“一站式”学生社区赠阅书刊,美化虹口校区图书馆空间布局,开展外文原版书展、设置学生朗读空间、添置AI馆员等实事,努力成为师生身边日益需要和喜爱的智慧图书馆。

 

立足个人职责 担当时代使命

德语系教工党支部书记 董琳璐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对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重要部署。作为一名高校外语教师兼党支部书记,我深感时代使命和个人责任的重大。我将带领德语系教工支部学深悟透全会精神,在以下方面不断努力:

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立德树人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改革教学模式。我们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个核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为中心,改革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小组教学、翻转课堂、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强化课程思政,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在外语教学中,注重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他们成为扎根中国大地、具有全球视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推动外语学科发展,提升学科竞争力

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推动外语学科发展,关键在于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作为党支部书记,我带头履行职责,参加各类培训、研讨、教学督导活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同时,开展有组织科研,增加跨学科合作,以科研促教学,提升学科竞争力。

优化课程体系,满足社会需求。针对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我们不断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增设实用性、跨学科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加强实践教学,通过配音比赛、翻译比赛、演讲比赛、学术论文竞赛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助力学生成长发展,提升就业竞争力

关注学生成长,助力全面发展。在日常工作中,德语系教工支部积极开展党团活动、志愿服务等,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和核心素养。

开展就业指导,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德语系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通过简历制作培训、分享就业信息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助力教育改革

共建高水平教育资源,提升办学质量。充分发挥外语学科优势,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办学水平。通过与国际知名高校合作办学,举办国际会议、学术讲座等活动,为师生提供高品质交流平台。

推动教育对外开放,服务国家战略。德语系教工支部始终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对外开放工作,为我国外语教育事业贡献力量。通过学术外译、外事服务、德语网建设等多模块内容推动与国际组织、企业、高校的合作,助力国家战略实施。

 

相关阅读:

SISU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书记笔谈①

SISU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书记笔谈②

SISU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书记笔谈③

SISU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书记笔谈④

SISU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书记笔谈⑤

SISU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书记笔谈⑥

SISU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书记笔谈⑦

SISU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书记笔谈⑧

SISU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书记笔谈

 

 

初审 / 李磊 编校 / 责任编辑 / 李磊
Baidu
sogou